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

【好書推薦】你不可不知道的 101個世界名牌

序 by 石靈慧~
101個名牌的神祕魅力

在名店門口排隊
2002年9月1日,在東京表參道(Omotesando)上,即將開幕的路易‧威登(LOUIS VUITTON)旗艦店門口,聚集了從兩天前便開始漏夜接力排隊的一公里長人龍。上午11點鐘一開幕,編織這條隊伍的一千八百多人,便將當天供應的商品迅速掃光,當日的營業額,據報載將近新台幣四千萬──若非那些限量供應的特別商品(包括每只售價一百多萬日圓的新上市機械手錶)數量實在太少,老早就銷售一空,這個成軍三天、近兩千人的隊伍,其「搶購力」能夠為LV帶來的營業額,應當遠遠大過此數。
  走訪名店街瘋狂血拼,或者以類似日本人的模式,赴店虔誠地朝聖膜拜,已成為前往歐洲旅行的觀光客必定排入的重點行程。在巴黎,在米蘭,為了購買名牌商品而擠在各家名店門口排隊的現象,幾乎是所有赴歐的觀光客永誌難忘的重要旅遊經驗。

愛馬仕(HERMES)甚至連排隊等待的機會都不給,雖然大部分的顧客還是能夠幸運地預約到一個包包。當然,即使已經預約成功,也必須等待兩、三年,才能夠實現這個「名牌之夢」──一個動輒美金一至三萬元,所費不貲的重量級美夢。

在台灣,我們也常常為了名牌排隊:為等候進店排隊,為等待忙碌的銷售人員的服務排隊,為等待購買的機會排隊,更為了能夠有幸獲得「限量供應品」的「購買/消費許可」(或稱「購買優先權」)而排隊……。我們不斷地在LV、HERMES、CHANEL、GUCCI、PRADA……的店內、店外排隊等待,而當我們終於如願以償之後,我們依然繼續等待,等待每個鍾愛的品牌快快上市新品,好讓自己有新的購買目標,再一次前去「等待」購買。

我認識許多憂心忡忡的父母,擔心自己百般呵護成長中的兒女,已然成為順服於名牌的「犧牲者」,他們害怕一個可能成真的噩夢:純真無邪的可愛子女,因為愛美、愛跟流行,導致追逐時尚的熱情過了頭,墮落為揮金如土的標準拜金女與敗家子;「犧牲者」與「受害者」之間的距離,幾乎近到沒有空隙!

然而,除了時尚之外,還有什麼力量,能夠讓名牌如此輕而易舉地征服年輕人叛逆的心?

是什麼力量,讓不同年齡、性別、職務或成就的人們,一樣地充滿期待,心甘情願打從心裡執迷、臣服於名牌商品,而專程前來耐心等待,並且捨得花掉那麼多錢?

到底是什麼力量,讓我們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購買與擁有,清楚明白地知道它所代表的意義、它確實值得期待?

名牌到底有什麼樣的神祕魅力,足以蠱惑人心,讓包包不只是一個包包,名牌不僅僅是一個LOGO符號而已?

奢華的必須
許多個性溫和、但是主觀強烈的男士,老是懊惱著應該動手阻止自己的另一半繼續消費名牌,他們實在無法理解這種執迷於購買一個又一個新名牌手提袋的「奢侈浪費」行為;同時,我也認識更多男士,除了為自己添購之外,還偏好以購買名牌精品,送給母親或兒女、太太或女朋友,也送給客戶(不論是男性或女性)作為禮物。在他們的觀念中,名品是表達親情、尊重、愛意、慰勞、肯定、歉意……等等各種可能的代表象徵,也是向自己心儀的女性表示好感的自然信物。由此可見,名牌商品富含許多個人情感與社會價值的表意功能,如果沒有名品代為傳情,男性可能會是最先遭遇人生障礙的受害者。

許多個性上絕對理性的社會菁英朋友,家中總是「典藏」著三十至六十個、甚至更多的名牌包包與鞋子,讓我興起探知「擁有的精神層面」有何不凡意義的念頭。

個人操控財富、享受奢華的能力,是否真的如我們所想像,遠比財產數字的擴增,更能帶來精神上的富足感?

對於與上列相關的一干神祕、費解的問題,其可能的答案與需要的線索,實在富饒趣味,而高談文化新開幕的時尚館,也將陸續針對流行的現象、奢侈的必要性與名牌購買的啟發等等,試作探究,以饗廣大的時尚追逐者。敬請期待!

【作者簡介】

深井晃子,御茶水女子大學研究所碩士,留學Sorbonne大學。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教授,京都服飾文化研究財團(KCI)理事兼主要策展人。主要著作為《名畫與時尚》(小學館)、《20世紀時尚的軌跡》(文化出版局)、《時尚裡的日本主義》(平凡社)、《Fashion keyword》(文化出版局)、《Paris Collection》(講談社現代新書)等等,譯作有Alice Rawsthorn著的《伊夫.聖羅蘭——在喝采與孤獨之間》、Gianfranco Ferre著的《給立志成為時尚設計師的你》(以上為日之出出版)等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